2008年12月17日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121308

路線:新竹-(68快速道路) 橫山-(竹35) 內灣-(120縣道) 尖石-(竹60) 秀巒-養老

去年的霞喀羅(清泉段)
滿山的楓葉
滿滿的幸福
今年冬天
心繫深山的楓紅
再次踏上顛簸之路
只為找尋那不同霞喀風情的楓香之美
只是這次
是從另一頭的養老進入

6:40 新竹市出發
7:00 橫山(停車吃早餐)
7:20 內灣
8:10 上宇老
8:30 秀巒(辦入山證)
9:15 養老(停車)

從新竹出發至養老登山口
約花2.5小時的車程

一早的秀巒檢查哨
原住民警察問我們要去哪
聽到"又是"要去霞喀羅
直說 那邊有什麼好玩的
應該要去新光鎮西堡或是司馬庫斯啊
是的 因為警察杯杯說他其實沒去過霞喀羅
當然就不知道為何一堆登山客要去那朝聖囉


從竹60上養老的沿路
遠方的山林早已染上一片片的紅
過秀巒檢查哨沒多久
在一個岔路需往右上彎上去才是往養老的方向
否則一不小心就會不知不覺的開往司馬庫斯和新光了


往養老的這段路
才是苦難的開始
車是 人更是
車子震到一不小心就會ㄎㄟˊ到底盤
人早就快吐了
果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楓香垂手來"
終於在早上9:15分
抵達養老的登山口
誰知 這裡的停車處
早已停滿大大小小的中巴和休旅車
(停車場 真的不大 太晚來還真的沒位子停)
經過一群中巴駕駛的指揮
原來在登山口旁的道路往下
有一塊大空地
可以讓可憐的阿桑有棲身之處


有關霞喀羅的介紹
可以參看去年的霞喀羅古道(清泉段)

http://seven0608.blogspot.com/2008/04/122207.html
古道全長22K
分為清泉和養老兩個入口
0K 位於清泉端
而22K 位於養老端
今天 正是由養老端進入


先紀錄今天的時程表
9:25 22K 養老端入口
10:12 木炭窯
10:26 栗園駐在所
10:50 馬鞍駐在所
11:00 第1處崩壁下切口
(溪谷休息)
12:15 第2處崩壁高遶口野炊午餐
12:55 第2處崩壁高遶口
13:11 第3處崩壁下切口
13:27 13K 白石吊橋
13:38 回程
(第3處和第2處崩壁塞車)
14:04 回到第2處崩壁高遶口
(溪谷休息)
14:45 回到第1處崩壁下切口
16:05 回到22K 養老端入口

來回養老-白石吊橋+3個崩壁+2次溪谷休息+午餐
耗時近7小時外加腿廢2天=.="


沿途大大小小的竹橋很多
橫跨著古道的兩端
剛開始的竹橋 很完整平順
走起來還有點滑溜的感覺


竹橋旁的溪水
順著山勢而下
視線切割兩半
形成不知名的小瀑布
倒也成實驗對象


前進不到1K
轉過彎後
視野頓時開闊
偌大的太陽
造成反差過大
天上的藍天
形成一片慘白


一路上 很多有如向日葵般的山芋??(姑婆芋??)
(植物學的不好 很糟)
沿著路徑排排站
煞是可愛極了


養老段的楓葉
不似清泉段的熱情
或許是已過了楓紅全盛期
亦或總是遠遠的 靜靜的
搭配週遭的綠葉
呈現那撩人的色彩




木炭窯
是早年駐在所警丁們
將油脂少 密度高
燃燒時無炭煙的木材(如九芎...)
填土悶燒完成後
用來煮水 取暖用的木炭燃料




林道的光線
總是受到林蔭的遮蔽
而突來的陽光
灑在前方的林間
眼前景色變的非常的翠綠


藤蔓的糾纏錯結
垂直懸吊
倒也成古道印象


偶一回頭
金黃色的楓葉
對比之下更顯耀眼


從栗園駐在所開始
進入層次交錯的桂竹林
巧遇一群登山客
拿著大把鋸子
鋸下枯竹當拐杖用






崩壁垂直由上一路崩至薩克亞金溪底
大自然的力量
在通過崩壁中央的古道時
更顯的讓人震撼






走在古道上
常常一個轉彎
就會讓你驚奇於光線與花草樹木的構圖




古道的景致
從馬鞍駐在所開始進入高峰
這裡的楓葉不似清泉端的火紅
而是在陽光的照耀下金黃發亮








遠山
依舊呈現那迷人的色彩


16.5K
代表著悠閒路段即將結束
也意味著接下來三個崩壁中的第一個崩壁
即將到來






穿過這座竹林後
就是無路往前的窘境
唯一作法就是下切到塔克金溪溪谷
越過溪流
再上攀回古道續行
而前方的美景 有如一針強心劑
是促使繼續前進的動力






沿著崩壁旁的竹林邊下切










經過一番的手腳並用
終於下來啦


回首來時路
剛剛是從照片左上方楓紅處沿竹林往下切




11:15 下到溪邊
早已一群山友們在此吃中餐休息


坐在石頭上
卸下肩上背包喝口水
此時微風吹起
落葉紛飛
映著陽光更顯繽紛
時間彷若靜止
目光視線早已定住
此時 剛剛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休息一會後
走到溪的對岸抓著繩索上攀


接回古道後沒多久
遇到一座斷橋
只好踩著碎石從下方通過
還好現在是冬季
若是盛夏雨量多時
這裡應該是非常濕滑不易通行


霞客羅古道其實是國家第一條示範步道
在2004年初對外正式開放
然而命運卻很淒慘
同年的8月底
在艾莉颱風的侵襲之下
對外的聯絡道路中斷
而古道本身也柔腸寸斷
而今 聯外道路依舊不良於行
古道的修復工程亦持續進行中

目前除了3個崩塌處較難以通行外
其餘路徑明顯好走
坡度升降落差不大
隨手東拍西拍
紀錄沿途景致倒也愜意


這個轉彎處往左上攀
就是第2崩塌處的上切口
而往右的方向續行
映入眼簾的將是一段大崩壁
讓人不知該如何通過

後來決定在轉彎處野炊
休息吃中餐
吃到ㄧ半遇到一群回程的山友
問了一下前方路況
告訴我們千萬別從右手邊方向直接橫切崩壁
很難走....
從這裡先上攀後再橫切會好走很多
邊說之餘還一面拿了根大樹枝檔在往右方向的去路
直念說剛剛去程時有受騙的感覺
多謝提醒啊...




上攀沒多久
從林間的空檔
已經可以看到今天的折返點-白石吊橋
還有人在上面行走呢


爬上這段路徑後
接下來就是從大崩壁的中央穿過
這樣的走法的確是蠻容易的
只是如果有懼高症的人
儘可能視線別往下就是




橫切後就是要下切一小段
再從右前方的竹梯上攀接至古道
這竹梯很滑 重心要盡量放低


上古道後再走一小段路
就是第三崩壁的下切口了
從這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塔克亞金溪
此時的太陽非常刺眼
週遭景致都呈現過曝狀態




這個下切處很陡
拉著繩索下去會比較安全


兩段式的下切




終於順利通過三個崩壁
而接下來往白石吊橋的路
則是一路向上爬升


終於在下午1:37
看到白石吊橋的廬山真面目啦


白石吊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年
西元1921年
全長145公尺
橫跨薩克亞金溪
雖然曾於1947年整修
然走在橋上
距今80年寒暑
橋的結構
依舊是那樣的完整與堅固














在白石吊橋逗留約10分鐘後
於13:38準備回程
希望能在16:00前回到登山口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太陽漸漸下山
雲霧不知於何時已籠罩
回程的步伐
不再悠閒
取而代之的是快步急走






最後
在兩腳腿殘的狀態下
16:05回到養老入口
離開如此令人心動萬分的山林
回歸現實


沒有留言: